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196体育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“新银发”的消费红利在哪?黑蚁资本何愚最新交流揭示产业发展机会

2025-01-29 14:25:4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“新银发”的消费红利在哪?黑蚁资本何愚最新交流揭示产业发展机会黑蚁资本在1月16日的闭门交流中,分享了深度调研报告《新时代的消费力蓝海——活力银发人群消费需求趋势研究》,揭示了新银发人群的消费特点与产业机会。

  4.另一方面,线下零售业态也存在转型过程中的机会,如袁记云饺等品牌为银发人群提供了具备质价比的解决方案。

  消费升级的趋势暂缓之后,反倒是65后、70后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,以及充分的消费意愿,我们的消费市场可以围绕他们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,让他们拥有更好的退休生活。

  “消费意愿是我们看到有显著代际差异的地方,新银发人群更愿意花钱给自己、同时追求有品质的退休生活。”

  “在微信视频号使用上,受访的50-54岁新银发人群的渗透率是36%,是60后的两倍。像小红书这类主流认为偏年轻人的社交软件,也在受访的60后银发人群中得到了不少应用,渗透率达到31%。”

  黑蚁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何愚在1月16日的一场闭门交流中,围绕团队推出的深度调研报告——《新时代的消费力蓝海——活力银发人群消费需求趋势研究》,进行了生动解读。

  更重要的是,从比例越来越加大的“银发群体”中看到了很多代际相同或者差异的消费点,而这些恰恰是消费产业蓄势的方向。

  何愚谈到对于最早直面老龄问题的日本洞察。其“团块世代”在年轻时期经历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,退休后展现出比较高的消费活力,带动了日本银发经济的发展。

  何愚发现,众多龙头企业将他们作为企业的新核心客群,并对旗下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,实现新的增长曲线+岁作为核心客群的茑屋书店,以及老牌的麒麟饮料、永旺集团等等。

  深度研究显示,新银发人群不刻意储蓄,消费理念呈现悦己消费、理性消费的特点。同时具有四类共性需求,包括:丰富退休生活、身体保养、饮食品质升级、外在大方得体。

  在演讲的最后,何愚也对潜在的产业机会进行了分享,包括美味、健康的食品,受益于老龄化的线下零售业态、偏刚需如助听器等家用医疗器械等等。

  根据联合国数据,中国在未来20年,将是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,老龄化程度快速逼近发达国家。

  对此我有很直观的感受。我们刚出来创业大概在2016年前后,当时就做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人口研究,想寻找其中的机会。

  当时中国的平均年龄是35岁,横向对比,美国是39岁、印度27岁。不到十年,我们的平均人口年龄就到40岁了。

  这个庞大群体在少年时期,连续迎来1977年的高考恢复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,接受了更好的教育,也搭上了中国经济奔驰的快车。

  这样的时代红利下,我们看到出生于60年代的新银发人群,较上一代银发人群的受教育水平更高、收入水平更高。

  日本是如今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17%,快速提升到24年的29%。

  “团块世代”在年轻时期经历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,退休后也展现出比较高的消费活力,带动了日本银发经济的发展。

  大家比较了解的茑屋书店,是2011年从东京的代官山街区开始的,创始人的目的就是服务50岁以上的客群。

  还比如日本食品饮料的龙头Kirin(麒麟),前两年分别收购了保健食品品牌Blackmore(澳佳宝)和Fancl,发力健康食品赛道,将女性银发消费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客群。

  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永旺集团,也针对银发人群打造了一家百货商场GrandGenerationMall(GGmall)。

  还有ClubTourism这样专门为银发人群服务的旅行社,每年稳定有1,600亿日元收入,16亿-30亿日元的净利润。

  田野调查中,黑蚁团队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四大文化区内的高线级城市——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,并选取了18位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活力银发人群。

  之所以选取有一定收入水平、消费活力旺盛的银发人群,是我们希望在其中捕捉到前瞻性的消费趋势和需求。

  因此在受访者的50-54岁、55-59岁以及60-65岁三个年龄段中,女性受访者涵盖了这三个年龄段,男性受访者则位于60-65岁年龄段。

  定量问卷我们在全国收回了1,000份。样本包括江浙沪、珠三角、京津冀,还有两湖、云贵川、东北在内六个典型的文化区。

  从回收样本来看,他们不含子女的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,每月都能达到1万元以上。银发人群内部也存在代际差异,50后新银发人群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60后。

  另外,“比较自由”、“没有压力”以及“比较享受”,是我们团队18次入户调研中,听到频次比较高的词汇。

  退休之后很快就制定了跟老伴的出游计划,比如说每两周出游一次、日常每周出去打卡美食店。他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打出了9分的高分。

  消费意愿是我们看到有显著代际差异的地方,新银发人群更愿意花钱给自己、同时追求有品质的退休生活。

  从我们调研可以看到196体育最新,60%的受访人群表示退休金不用留给子女,自己花、享受生活最重要,其中72%的50-54岁银发人群表示同意,显著高于60后。

  另外,在养老院问题上,76%的50-54岁受访人群并不认为儿女把自己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顺,68%的60-65岁人群也不认同,这个问题上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。

  比如,我们调研发现,在微信视频号使用上,受访的50-54岁新银发的渗透率是36%,是60后的两倍。

  很值得一提的是,像小红书这类主流认为偏年轻人的社交软件,也在受访的60后银发人群中得到了不少应用,渗透率达到31%。

  自己的退休金是一万多,妻子是5千多。他们的储蓄意识并不强,因为对未来没有什么担心,同时有一些财富积累。

  另外,吃是他的爱好,像是不同食材在哪里采购,他都有非常明确的渠道;他还会还收藏世界各地的啤酒,每顿吃饭他多少都要配些酒佐餐;

  二,从消费结构来看,旅游普遍是一年中(除医疗外年度消费支出中)的最大支出,同时消费追求一定的品质和体验升级,悦己属性明显;

  三,新银发大多是创一代,深知金钱来之不易,大多遵循货比三家、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理念,不太会超花退休金。

  四,在品牌消费方面,我们也发现新银发人群品牌意识更强,这也和他们成长于商品快速品牌化时期有关。

  不过品牌主要还是作为筛选品质的快捷方式,也就是他们要买品牌商品,其实是为了找到品质更好的商品。

  大家可能认为老年人对新品牌接受度不高,但其实我们在入户调研发现,他们对新品牌是有接受度的,不过很多新品牌可能在我们眼中不算新,但是在他们眼中就是新品牌,因为他们接触这些品牌的时间可能相比年轻人出现了延迟。

  类似的案例也包括海外的保健品品牌、日本的染发膏,以及山姆、开市客、盒马等等这类新崛起的渠道,在银发人群中也有极高的响应度。

  所以,银发人群不是对新品牌接受度低,而是品牌需要找到更高效的信任建立方式,一旦品牌信任建立之后,银发人群对于品牌的黏性非常高。

  能够让银发人群对品牌产生信任,一是通过子女、亲友、专家的推荐;二是通过信任的购买渠道和产地认知,完成对产品品牌的背书,例如他们会选择信任能进入屈臣氏的染发膏。

  在上海有一个连锁生鲜渠道叫清美,很多银发人群就认为清美的豆奶和牛奶是最好的;又如牛排,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山姆去购买。

  虽然老年人对产品的判断力没有年轻人那么敏锐和细致,但他们对服务细节更为敏感,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渠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。

  新银发人群在退休之后,每天拥有14-16小时的大量可支配时间,其中有4-8小时都在刷手机或者看电视。触网率的提升,也让他们了解到生活圈范围内更多的优质打卡地和新的生活方式。

  很多银发人群会选择2、3人或7、8人作伴,去国内一些比较小众的地方旅游,比如去泉州、潮汕这些地方吃吃喝喝玩几天。

  这次调研中,100%的受访人群在退休后都有过旅游,其中89%都是与配偶一起,所以我们观察到女性银发者在丈夫退休后的旅行频率也会大幅提升。

  在今天年轻人不是那么爱唱K了,但现在卡拉OK里面非常多的都是银发人群。还有就是跳舞、参加模特队,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消遣方式。

  同时,大家也都认为与其未来生病去医院“救火”,不如尽早进入一种养生的状态,维护自己的健康状态。

  其中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变化,即银发人群的子女健康意识也在提升,他们也带动了老年人的保健品消费,帮助银发人群接触到了新的食材、新的成分以及新的养生方法。

  银发人群的年龄越大,对于中式保健品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,但中式保健品还处于“有品类、无品牌”的阶段。

  在银发人群身上主要有两大变化:一是伴随年龄增加,银发人群的饭量在减小;二是家庭规模也在同步缩小,中国有53%的老人都是独立居住的。

  调研中我们看到,他们对生鲜、肉蛋奶的品质要求在提升。老年人丰富的生活智慧,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甄别生鲜制品的质量和价格。

  对应在生鲜购买上,我们观察到渠道品牌的品类心智突出,例如刚才提到他们要去买山姆的牛肉和鸡蛋,去清美买牛奶和豆浆,也有消费者和我们提到少吃猪肉,更倾向于多吃牛羊肉这类优质蛋白。

  在烹饪方式上,银发人群格外注重调味品的成分干净和品质,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和机会。他们为了健康,一定程度愿意妥协调味品的美味度,只要成分和工艺更加健康。

  在场景上,早餐是一个方便和营养双重需求都非常突出的场景。羊奶粉、驼奶粉等更方便冲泡的营养升级乳制品,在银发人群中的增长也非常快。

  无龄感并非要显得非常年轻,而是指外在大方得体就好。他们对于品牌符号的需求是降低的,更关注的往往是质价比。

  不过鞋类有一定的特殊性,品牌化率非常高。这是因为老年人对鞋类有很多差异化的需求点,比如说一脚蹬不用弯腰,再比如防滑、轻便,他们对于鞋的版型也有要求。这也是斯凯奇的产品在银发人群中认可度很高的原因。

  在鞋服的购买渠道上,银发人群更喜欢有性价比的零售渠道,例如奥莱。有入户的消费者和我们提到,如果奥莱能够不开在郊区而是生活圈内,他们甚至愿意“天天都去逛”。

  70%以上的受访者都有染发行为,包括我们也观察到注射类的轻医美等等,也在女性银发群体中有一定的渗透率,而且在未来有可能会继续增长。

  所以,拥有好的食品工艺、研发技术以及原材料把控的优质企业,未来在新银发人群中一定是有机会的。

  还比如保健食品类,消费者调研显示,他们多数都偏好天然成分的保健品,所以中式草本的滋补品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。

  但问题在于中式保健品目前仍处于散装、无品牌的状态,与西式保健品的高度品牌化形成鲜明对比。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从原料到生产,没有实现很好的规模化和工业化。

  当然,我们也看到草本植物的活性物提取技术在持续进步,中式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有望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实现品牌化。

  但服务业也在经历变革,变革主要来自数字化,随着门店数字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激励机制的普及,服务业负规模效应的问题在逐渐解决。

  伴随退休时间的变长,每年的旅行频次增加,从50-54岁的4.2次增长到了55-59岁的5.6次。

  甚至年纪越大,国内玩得多了,出国旅游的频次也开始增加,比如60-65岁受访者平均每年可以出国玩1.1次。

  其中我们调研的55-59岁人群旅游预算更高,每年可以有2万多元,不过50-54岁相对低一些,因为她们的丈夫还没有到退休阶段。

  91%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需求和年轻人不同,报团出游仍然占较例;信息获取渠道上,熟人圈子依然占比很高;购买渠道上,线下和线上都是主流渠道。

  可能十年以后我们再来的线下零售业态,不管是去超市、便利店还是购物中心,我相信一定跟今天业态的结构、品类、服务方式都有所不同。像是胖东来、山姆的火爆,都一定程度预示了这个趋势。

  袁记云饺的生意模式是比较有原创性的,通过工业化的生产、再将新鲜食材配送到门店,在门店进行现包来保证口感。

  这种模式非常方便,老年人下楼到社区门店就能买到现包好的饺子;另外社区店的店面不大、租金不贵,因此饺子价格也不高。

  以助听器为例,根据WHO的数据,2021年全球有4.3亿听损人群,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国家就有1.3亿人,但从助听器渗透率上来看,中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,不到5%。

  我们这次调研发现,其实银发人群对佩戴助听器的病耻感仍然存在,对佩戴助听器预防听力持续下降的健康意识,并没有出现显著的代际优化。关于这点,我们判断未来会发生明显改变。

  因为有听力损伤的银发人群在坚持佩戴助听器后,自己和子女沟通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具有较高的推荐意愿。

  举个例子,我们的受访对象中有一位曹女士,她已经71岁了,带了两年多的助听器。她提到,这是她买过最物超所值的产品。

  她会介绍助听器店给以前单位听力受损的老同事,告诉他一定要买个好的助听器,不然身边人会觉得对话是一种负担。

  最后,如果我们回看过去几十年,中国消费市场更多的红利来自年轻人,他们有较强的购物意愿且对提价没那么敏感,这些因素促进了市场的消费升级和产品创新。

  但近些年,消费升级的趋势暂缓之后,反倒是65后、70后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,以及充分的消费意愿,我们的消费市场可以围绕他们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,让他们拥有更好的退休生活。

 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。我们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,看到了一些基本面的机会,将会持续研究相关领域,观察和跟踪公司。谢谢!

href=""

搜索